您現在的位置:海峽網>新聞中心>國內頻道>國內新聞
分享

比特幣敲詐為什么爆發(fā)?病毒從哪里來?下沙多所大學網絡被黑

杭師大一位同學電腦中毒后的屏幕。這里顯示:請付300美金等價的比特幣到這個地址。

昨晚下沙多所大學校園網大面積被黑

學生們收到一封信:

想要解鎖你電腦上的文檔,請付300美金等價的比特幣

昨晚11時,一位陳女士向快報報料:大概一個小時前,下沙高教園區(qū)校園網被黑。學生電腦上的資料文檔被鎖,需要付費才能解鎖。目前發(fā)現的有浙傳、計量、理工大學……好多校區(qū)校園網都被黑了。

唐同學是昨晚8點左右中病毒的。

他說:“晚上我在寢室電腦上放視頻,出去了一會兒,回來之后就發(fā)現電腦中招了。電腦桌面上顯示了一封勒索信。這封信上,可以選擇顯示語言,中文、韓文、日文、英文都有。信上的內容大致是,想要解鎖你電腦上的文檔,請付300美金等價的比特幣。上面還威脅說,一周之內不付款,就永遠恢復不了文件了。

“我關掉了病毒顯示的窗口,但過了一會兒,病毒窗口又跳出來了。檢查我的電腦,發(fā)現我電腦里包括word、MP3、ppt在內的文檔,已經全部被鎖定了?,F在我也沒辦法了,準備重裝系統,畢竟付不起這么多錢。只是可惜了我之前做的那些音樂。

“我的室友也中了同樣的病毒。我們用的是同一個校園網,就是晚上上會斷網的那種。”

浙江工商大學的程同學說:“這兩天,在我朋友圈里很多人在說這個事情,很多人在抱怨,病毒鎖定了電腦里的doc、ppt等格式的文檔,沒有辦法打開文件了。我知道涉及的學校,有寧波大學,浙江中醫(yī)藥大學、浙江工商大學、浙江理工大學等。”

昨天,很多大學的微信公眾號已經發(fā)出了預警信息,說這段時間國內很多大學的校園網和同學的電腦都中病毒了。提醒大家不要點開來路不明的鏈接,裝上殺毒軟件。

李先生說,昨天下午三點左右,他在余杭區(qū)一家互聯網公司走訪,聽到一位工作人員說,下午的時候,杭州一家世界級互聯網公司的網絡就受到黑客攻擊,一直連不到服務器。下午4點,李先生離開時,服務器還沒有連上。

什么是比特幣?

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,不依靠特定機構發(fā)行,依據特定算法,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??梢再徺I現實或虛擬物品,也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。

什么是比特幣敲詐病毒?

據百度百科,比特幣敲詐病毒(CTB-Locker)最早在2015年初傳入中國,隨后出現爆發(fā)式傳播。該病毒通過遠程加密用戶電腦文件,從而向用戶勒索贖金,用戶只能在支付贖金后才能打開文件。

其最新變種的敲詐金額為3個比特幣,約合人民幣6000余元。該病毒通過偽裝成郵件附件,一旦受害者點擊運行,就會彈出類似“訂單詳情”的英文文檔。這時病毒已經在系統后臺悄悄運行,并將在10分鐘后開始發(fā)作。

比特幣敲詐病毒從哪里來?

CTB-Locker是國外最泛濫的病毒家族之一,FBI也已介入調查。但由于此病毒使用匿名網絡和比特幣匿名交易獲取贖金,難以追蹤和定位病毒的始作俑者,目前病毒元兇仍逍遙法外。

據路透社報道,“比特幣敲詐者”木馬家族的作者名叫艾維蓋尼耶·米哈伊洛維奇·波格契夫,是一名俄羅斯黑客,在FBI通緝的十大黑客名單中排名第二。

曾有學校貼出通知 建議師生防范病毒

5月9日,有學校貼出通知,細數比特幣敲詐病毒的危害并提供了應對方法。

病毒類型:敲詐者病毒

勒索軟件攻擊模式:漏洞攻擊包、水坑式攻擊、惡意廣告,或者大規(guī)模的網絡釣魚活動。

感染方式:郵件、網頁、flash播放等。

病毒危害:一旦勒索病毒發(fā)動攻擊,并攻擊成功,損失幾乎無法阻擋。被感染病毒電腦中的文件被加密為sage文件,需支付上萬元贖金才能恢復數據,然而也可能會有支付完贖金被騙的情況發(fā)生。

解決方式:目前并無有效的解決辦法,只能重裝系統,但受感染的文件無法恢復。

應對方法:1.數據備份和恢復措施是發(fā)生被勒索事件挽回損失的重要工作。建議各位老師及時對重要文件數據做好異地備份或云備份,以防感染病毒造成損失。

2.確保所使用電腦防火墻處于打開狀態(tài)。

3.不要輕易打開不明郵件或鏈接。

責任編輯:陳錦娜

相關閱讀
關鍵詞: 比特幣敲詐 下沙
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美智庫民調顯示越來越多臺灣民眾不相信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| 聯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